在马来西亚,没有通过政府的批准,私酿酒一律属于非法的酒精饮品。然而,酿酒的文化在马来西亚的文化里寻迹可寻。比如,酿酒在华裔的传统里,无论是酒饼或黄酒,都是增添风味的好食材。而生活在婆罗沙洲(沙捞越)的达雅族群(Orang Dayak),更是视酿酒为传统手艺。对于马来西亚土著的了解,除了小学在教科本上,认知的少之又少。这一次,逮到了机会,透过朋友的介绍,参与了由Anak Bornea婆罗洲之子私办的天然酵母和果酒的工作坊。
发起人:Anak Bornea婆罗洲之子 Evan
拥有九年音乐制作背景的Evan,作为拥有伊班族血统的婆罗洲之子,他也自然地在创作元素上增加了种族情怀。在网络媒体发布的每一首歌曲中,都可以感受到独特的伊班传统乐器以及民谣歌唱。为了能让更多人了解到达雅族群的文化,这一个工作坊不单单只是传授酿酒秘诀,更是把TUAK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。
「制作Tuak的过程中,其实就是与大自然相处的过程。」
Tuak——是由酵素进行糖化后,再由酵母发酵而成的酿酒饮品。成品也因增添的米品种或者水果而有不一样的风味。在传统的伊班习俗里,Tuak即使庆祝盛典的必需品,更是祭祀的神圣用品。
酿酒工作坊活动
Evan作为讲师,会根据筹办方的不同地点,为参与者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。范围包括在酿米酒、不同的果酒,甚至制作酒饼等等。而今次的工作坊的内容包含了婆罗沙酒的介绍、酿酒意义、器具介绍和文化禁忌等等。我们参与的工作坊在日 Rì yuj的空间,在巴生想修炼瑜伽的朋友可以找他们哦。
为了保证更好的体验,每一场的活动名额有限。今天我们大约是10人的工作坊,有从适耕庄远道而来的人、也有已对发酵知识抱有一定知识的朋友。而我呢,只能被列为名副其实的门外汉了。
两个小时的活动很充实。
Evan的介绍简洁而有力,图文并茂。一开始,我们先了解了酿酒的基本文化,进而进展到伊班族的酿酒特色和文化禁忌。从族群的信仰中,可以见识到他们如何与大自然共存的智慧。而习俗里,更是有可用科学来解释的天然知识。
由于酿酒的知识博大精深,第一场的教学其实也处于基本功内。如何保持器材的可用性、如何挑选一个好的水果,这一些答案其实并没有教科书的A-Z,反倒很多都是需要依靠经验去累计的功夫。Evan现场示范了酿酒的步骤,从水果、水和糖之间,再紧经过时间的催化,就能形成天然酵母了。很神奇吧?
制作果酒的首要步骤(制作酵母)也就顺利完成了。这一个过程需要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见证,顺利的话,就可以发展去下一部,制作果酒了!
把果酒带回家
兴奋的时刻到了!我们每人个别分派了一尊的洛神花果汁。好的果酒,就需要从好的水果开始。其实洛神花是一种中药,除了可以美容养颜,还可以降火降血压,可谓是植物界里的圣品。制作果酒的过程中,其实也就是时间把糖氧化成酒精的过程。在这个过程里,普遍需要大量的糖和时间,两者结合地天衣无缝的时候,就是验收成果的时刻了。
我们每人依循调配的比例,把糖和酵母(Evan另外准备的)加入到果汁内。完成了,也就是最后最重要的课题。就是学习如何在一个月内观察和与它相处。
工作坊心得分享
稍微懂得发酵知识的朋友,都应该知道,果酒的工作坊不像做蛋糕活动工艺的活动,可以立刻见到成品然后带回家。因此,制作酵母和果酒的工作坊,大部分的时间是吸收老师的经验。在分享的过程里,建议大家携带笔记或者电话/电脑,把制作过程里的小细节记录下来。对我而言,这一次的体验是非常具有教学意义的。学习到文化种族的魅力之余,还可以增加对天然食品的知识。如果每一个月都有洛神花果酒喝,我看我40岁的时候皮肤还嫩滑嫩滑地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