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im Teoh老师的大名,早在刚踏进旅游行业的时候就听闻他在摄影圈的汗马功劳。之前从事旅游杂志职业的时候,曾经接触老师几期的作品排版;到了邦咯岛当海岛志工,也是一手一脚把老师的邦咯岛岛民作品挂上每家店铺。这次,来到的影像思路 Mental Synthesis,是正式第一次参与老师的集展。
听起来就是一位忠实粉丝的自荐?但这四个字也太抬举了我,我对老师的了解不多。只是在这自以为是的缘分下,更长于关注他的动态和作品。肤浅如我,因为每一张绚丽的照片吸引了我的眼球,便把老师一系列的书籍带回家。
4月份活动,推荐给喜欢旅游摄影的朋友们一场视觉感官的活动。这场由Kim Teoh老师和他其八位学生合力举办的摄影集展,聚集了各领域的摄影达人,由镜头捕抓思维一驶即过的影像,从中扩展思路无极限的视野。
展馆 | 东方人文艺术馆(Oriental Art &Cultural Association)
日期 | 22.04.2016-12.05.2016
时间 | 11am-7pm (星期一休馆)
门票 | 入场免费
影像思路 Mental Synthesis / 开幕活动
走进东方人文艺术馆的二楼,就进入了展区的开端。那是想象中摄影作品的格局,高贵而大方。房内的空间感让每一张作品都有独立展现的机会,没有喧宾夺主,也没有甘当绿叶。灰暗中灯光凝聚在每张照片的上方,让影像熠熠生辉,相框里的情景蓦然显示在眼前。
为期21天的摄影展,无论你有多么的繁忙,但凡想要亲眼见识大马数一数二摄影团队的作品,你务必亲自前往鉴赏。如此,我就不再多此一举告诉大家可以在展览中亲自看见的事物。作为提前小小的分享,以下是我对于每一位摄影师中作品中最喜欢的一幅。(照片已招剪接,完整版请前往展厅。)
摄影师及作品:
那是人们唯恐不及的东西-青苔,却在谢琼山老师的的镜头下发挥出鲜为人知的美丽。《青苔与人生》这系列作品摄于日本,原意改变人们对青苔固有的观点,让生命里每一个渺小的事物都能展现出其意义。图上这张自然艺术和人为建筑合二为一的摄像,撇除了花草树木的形态,以微妙的青苔装饰铺成奇景,沦为我最喜欢的摄像图。
奋斗和努力之余,难免会迷失在如堕云雾的生活里。黄珍寰老师的拍摄系列《初。心》,捕抓了初生的微小生命,在众生芸芸的形态中,回归生命的本质。而我喜欢的这张照片,潜意识下便是我目前生活上面对的状态吧。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。照片也是一种激励人心的鼓励呢。
和庄晓谦老师在邦咯岛有一面之缘,知晓他是位饮食摄影和作者,在众多杂志和书籍上不难找到他的作品。缘由工作上常与食物打交道,便也很现实地见识了人们善待食物之余的另一面。毕竟,仔细想一想,我们何尝不是在生活里浪费了察觉不到的食物。老师以设定的摆设,把食物和餐具玩弄于灯光和格局之下,展现食物的另一种生态。
站在黄锦杰老师摄像前,有一种被图像吸纳进去的错觉。《小千世界》的每一张摄像,都由八种不同角度的独特镜头,后制成为一张全视野的艺术图像。慢慢站着欣赏,不要放过扭曲图形里的细节,那徐徐道来的故事,好像和我叙说那个情景的一切。这让我惊觉,总是站在同一个角度看待世界,是否对它如此地不公平。
想象,是人类最为复杂错乱的财富。以辽阔天空为景图的《空间》拍摄里,曾志铭老师任由眼睛在宽大的蓝图上构造不一样的猜想。每张摄像中,也有墓园雕像的衬托,营造个别风情。此图上修女托头冥想的意境,就算辽阔的蓝天也不及脑袋里思绪的狂野吧?
要我说从照片看出什么所以然,我也不明所以,可谓道行不够深吧?只能很平面地知道,李育胜老师的《石头狂想曲》,即使只是在展示一块无奇不有的石头,都能以如此梦幻而真假交替的手法,让死物节节生辉。这一副三节式的摄像,掺杂了鲜艳的蓝红色,流逝在漆黑但又闪耀的模板上。很奇妙的感觉,会很想近距离地一探辉映后的究竟。
那是沙漠场景里的图像,可听沙沙风声,孤单身影徒步走在山丘上的景色。江旭龙老师的《生命本质就是孤单》摄影,散发冒险但孤独的气味,途中的人奋而独走,只身一人,通往不知何处的前方。场景里不是山丘便是旷野,杳无人烟。那乘上山车横穿沙漠,本来便是我根里的梦想。
以水的形态展现人生的动态,是陈焕珍老师在拍摄《流动不惜》摄像的初衷。经由环境和个别因素的影响,水波自然产生了连环波动,层层相叠。知道印在板块上的是死物的照片,但一不留神,还真有律动的错觉。除了自己冥想下的感触,也可以意思到人生本该就如水那般悠游自在,而又冰魂雪魄。
最后,当然尔,便是张荣钦老师的《活着_自由》摄像。这一系列照片摄入大自然赋予的珍奇异兽,被大地之母爱着的感动。无绵的后景,眼前的羚鹿,每一张照片都在叙说冒险人的故事。
因为角度的差异,而摄影才能呈现多元化的摄像。希望你们前往展区的时候,也能发现每一张我喜爱的作品。
在此特声明图像版权归摄影师所有。
此篇感谢东方人文艺术馆的开幕邀请。
祝你旅途愉快❤
Booking.com